韓文翻譯

有關審書

審書不符合經濟效益?

在正式成為書籍譯者之前,我相信應該滿多人是從審書員做起。審書通常只有一個禮拜的時間,你必須「看完」一本書、翻譯目錄、翻譯一段內文或寫摘要,最後是寫書評。通常前後加起來的工作時間大概是20~30個小時(看書的難易度和自己的閱讀翻譯速度而定),但審書費卻只有寥寥500~1500元不等,算起來真的是一個賠本生意。但為什麼我還是喜歡審書呢?

審書的神奇附加價值

在台灣,要買到韓文圖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當然我曾經試過從網路跨海買書,但是運費平均下來每本書大概要台幣600元左右。審書的話,雖然你無法擁有這本書,但你可以搶頭香閱讀原文版,而且通常是在韓國銷售成績不錯的好書。再來,像我這種2011年回國時買了快十本韓文書,只看完一本(아프니까 청춘이다 痛才叫青春)的懶惰蟲,還真需要有截稿壓力才能鞭策自己閱讀哩!雖然每次審書的時間壓力總讓我睡不好,但是就在短短一個月內,我居然看完了3本韓文書(幾乎在公車上看),實在是不可思議~~

老實說,在接觸審書之前我幾乎很少看課外書….大概一年下來頂多看2本就很了不起了。一方面是我真的很懶,一方面是我閱讀很慢,常常撥弄著後面一大片待看的頁數就開始沒耐性。審書之後,為了在安排的時間內看完一本書,開始逼自己專心、找重點地看書,也懂得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閱讀了!最神奇的是,我現在看書真的變快許多,曾經3天內看完300頁的韓文書~而且是在搭火車的途中,用智慧手機看pdf檔>_<(眼睛都要瞎了)

審書不只是一份打工,而是更有意義的事情

審書最珍貴的收穫,就是在閱讀中得到的啟示。我以前是個嚴重的資訊偏食者,特別偏愛心靈勵志、商業經營類的書,但審書的時候我的接受度(or配合度XD)很高,不太會挑書(小菜鳥要多接觸,時間許可就接吧!)~因此我有機會接觸一些平常我根本不會翻閱的類型。曾經我審過一本教我們要如何利用時間大量閱讀的書,它告訴我們閱讀絕對不要偏食,這樣人生接觸面才會廣、思考模式才會改變。交了審書單並不是一個結束,而是新的開始。我真的照那本書的主張開始大量閱讀,我越來越喜歡看書,進入以前從未探索過的世界。審書完,你會做些什麼呢?

我的審書方式

通常審書有七天,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,大概要空個2天來寫審書單,所以只有5天能看書。開玩笑?5天誰看得完一本書?這就有方法啦!

第一、充分利用零碎時間。我都會利用搭公車、捷運的時候拿出來看,這樣每天至少可以看1.5個小時,回家再看個2個小時,假日看4個小時,這樣5天下來一本書大概看個20個小時。

第二、重點式快速瀏覽。你看中文書的時候,一定要每個字、每一行都看過,你才知道他在寫什麼嗎?當然不用囉~外文書也是如此。一開始我們閱讀外文書一定會很慢,這需要經驗累積。不過在閱讀時我們必須訓練自己把內容當作是一幅畫來欣賞,看它的整體、挑它的重點,並記得記下它的優缺(審書單的書評會用到)。

第三、邊看邊筆記。看到重點句、有感覺的地方,就用便利貼標示起來,進一步也可以做筆記,並寫下這一個章節的大綱。如果是pdf檔,那就整理在word中。如此一來,等到你正式開始寫審書單時,就不用重頭翻閱,不但節省時間,也能夠培養歸納能力。

另外,可以在閱讀之前先看完目錄和作者序,並到韓國圖書網站看一下介紹和書評,大致理解這本書的重點在哪裡,可以幫助你快速瀏覽。

審書技巧與責任

其實每一位編輯的審書需求都不太一樣,建議可以先問問編輯他希望在審書單中得到什麼。有些審書單需要寫每個章節的大綱,有些要試譯,有些不需要翻譯目錄,也有些需要翻譯作者介紹和書籍介紹。表格是死的,但你的書寫內容是活的。想想看你要用什麼角度去介紹這本書?你知道這本書的中心思考嗎?如果是篇篇內容獨立的章節,要怎麼寫大綱?

我覺得審書員雖然只拿少少的打工費,但也不能敷衍了事。因為我對待的是一本書、是一個作者的結晶。同時,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,透過我來讓台灣認識韓國的觀點。有時候難免有個人喜好的問題,我也努力在拿捏如何保持中立。不過審書本來就是一個不可能中立的事情(不然為什麼下面都有推薦度的欄位XD?),我想聰明的編輯大人應該也很清楚我們的心是偏的吧?哈哈

Leave a Reply